近日因應COVID-19疫情,許多人展開了防疫新生活,改變原來固有的生活模式,減少出入公眾場所,消費習慣也逐漸轉為線上採購生活用品防疫物資。但一機在手即可消費的便利性,讓消費者往往就容易誤入詐騙集團的陷阱中。雖然網路上防詐騙的宣導教學非常多,但詐騙集團日新月異的手法,隨潮流變化話術,很多人還是會不小心就中招。你有網路消費慘遭詐騙的經驗嗎? 如果不知道如何分辨詐騙資訊,就繼續看下去吧!
一般常見的詐騙模式如下:
1. 電話詐騙
詐騙集團有時會於非上班時間假冒客服致電給消費者,利用您的個資假借誤刷信用卡、重複扣款、誤設分期付款等方式進行詐騙,若接到電話號碼開頭顯示「+」,就有可能是詐騙電話,因為電信業者會將來自境外的號碼標示 + 號,因此必須額外提高警覺多留意。
2. 一頁式廣告詐騙
通常會將商品所有資訊,包括商品介紹、圖片、影像、評價、下標結帳等,都集中在一個頁面,再搭配清倉大特賣、限時優惠、即將結束營業等字眼,營造出需即刻下單,讓你覺得過了此村便沒有此商品的急迫感,但當你下單之後,就會收到圖文不符的假冒品或根本收不到商品,甚至聯絡不上賣家等情形。
3. 來路不明的包裹
消費者收到簡訊,通知前往取貨付款,消費者往往確認收件人是自己的名字、電話、地址都正確無誤後便簽收,回家後開箱才知道被騙了,撥打託運單上賣家電話也都為空號,無法聯繫賣家。
4. 盜用親朋好友的Facebook和Line
詐騙集團盜用身邊親朋好友的社群,降低消費者的警戒心,使用假帳號來聯繫,進一步誘騙加入購物社團消費。遇到此狀況,消費前請先三思,不要單方面相信,需要多做功課多方查證。
看了這麼多種詐騙手法,到底該怎麼預防,以下提供幾個安全交易撇步:
1. 查詢賣家信用評價
透過購物平台購買商品前,可以多了解買家對賣家的信用評價紀錄,如果遇到賣家的評價不高、短期間內好評不斷飆升、商品結標後馬上有好評,就須特別留意,因為有可能是假帳號灌水出來的假象。
2. 選擇安全有保障的賣家
選購賣家資訊完整的商家,如公司名稱、聯絡電話、公司地址,若所提供的資料皆無法查證,就應避免選購,以防詐騙。
3. 消費前多做功課
現今網路資源豐富,可善用網路多做功課,了解商品特性以及商品評價,若對商品有任何存疑都可以多詢問賣家, 藉由賣家回覆判別商品是否來路不明或真有貨可賣,如果賣家沒辦法清楚描述商品,就可以多提高警覺,多查查評價,別急著下單。
4. 選用安全有保障的購物平台
為了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,可以選擇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並且有信用的網購平台,例:momo、pchome、東森、品牌官方網站…等等,避免一頁式廣告及社群媒體的平台,讓購物可以安全有保障,售後如果需要退換貨也會比較方便哦。
以上撇步通通學起來,日後在網路購物時可以回想此文內容,記得多方查證,多加瀏覽商家評論及商品資訊,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,就不會再成為詐騙集團手上的待宰羔羊囉!